变频器干扰的核心解决思路是 “源头抑制 + 路径切断 + 终端防护”,优先通过接线和接地优化低成本解决。
传导干扰:通过电源线、控制线传播,导致周边设备跳闸、仪表读数不准。
辐射干扰:以电磁波形式扩散,影响无线通信、传感器信号失真。
共模干扰:变频器输出侧对地电位差引发,易损坏伺服驱动器、PLC 接口。
动力线与控制线分开敷设,间距至少 30cm,避免平行缠绕。
变频器输出侧使用屏蔽电缆,屏蔽层单端接地(靠近变频器端)。
缩短控制线长度,必要时采用双绞屏蔽线,减少电磁耦合。
输入侧加装 EMI 滤波器,阻断变频器对电网的传导干扰。
输出侧串联电抗器,降低 dv/dt,减少辐射干扰和电机绝缘损伤。
敏感设备电源端加装电源滤波器,终端加装 RC 吸收器或浪涌保护器。
降低变频器载波频率(一般调整至 2-4kHz,需平衡噪音与干扰)。
启用变频器的 “dv/dt 抑制”“共模抑制” 功能(部分型号支持)。
避免变频器与敏感设备近距离安装,必要时加装金属屏蔽罩。
干扰 PLC / 传感器:控制线用双绞屏蔽线,屏蔽层两端接地,PLC 输入端加信号隔离器。
干扰仪表 / 通讯:仪表电源加装隔离变压器,通讯线采用屏蔽双绞线,远离动力线。
干扰电机:使用专用变频电机,输出侧加正弦滤波器,电机接地可靠。